从技术规格到试单:美国纤维制造商进入越南市场之路
逐步展示一个从技术规格映射 → 客户验证 → 样品管理 → 时间控制的完整过程。 案例研究:通过在河内与胡志明市筛选出 4 个潜在合作伙伴,最终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(MOU)。
SalesRepX
8/21/20251 分钟阅读
案例研究:美国纤维制造商进入越南市场
项目背景
一家美国高科技纤维制造商拥有高性能产品线,需要在越南寻找能够理解技术规格和应用场景的本地合作伙伴。
项目目标: 寻找 3–5 个合格客户,并至少签署 1 份合作备忘录(MOU)。
执行方法
技术映射(Technical Mapping):
将英文技术资料转化为“应用导向版”,明确每种纤维在实际使用中的关键性能与设备兼容性。数据验证(Verified Data):
建立了 120 个经过技术与采购双重验证的目标客户名单。沟通渠道(Channels):
技术邮件 → 工程师电话会议 → Zalo 群组沟通,实现每个纤维型号的快速讨论与反馈。跟进机制(Follow-Up):
每周汇总固定格式报告,包括样品交付、测试进度与技术问题追踪。
成果
在越南南北两地共识别出 4 个合格客户;
在 6 周内签署 1 份 MOU,并制定了 2 款核心纤维的测试计划路线图。
经验总结
对于技术型产品,以应用场景为导向的语言(Use Case)比单纯的产品代码更有效;
样品管理的纪律性(追踪、提醒、工程师复盘) 对保持项目进展至关重要;
本地化沟通(Zalo + 工程师对接)有助于快速建立信任并缩短决策周期。
结论
越南市场对高科技材料持开放态度。
关键在于——
将复杂的 技术规格(Technical Specifications) 翻译成 实际商业价值(Practical Value Propositions),
并保持深入且持续的技术互动与客户跟进。
